通知公告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围绕“贯彻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作介绍
发布时间:2024/4/3 17:59:04      点击次数:538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围绕“贯彻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作介绍

转自:发布时间:2024-04-03 | 来源:国新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4月3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蕾,天津市发改委主任戴永康围绕“贯彻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作介绍 ,并答记者问。


1 / 17

陈文俊(栾海军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请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先生,向大家介绍天津“贯彻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与张市长一起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先生,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蕾女士,天津市发改委主任戴永康先生。

  现在,我们先请张市长介绍情况。

  2024-04-03 10:01:43

张工(徐想 摄)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工: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天津的发展情况。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天津工作给予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这为新征程上天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年来,我们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港产城融合发展、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等“十项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稳”的质效进一步提升。去年我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9.8%,税收增长了17.2%。今年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7.3%。二是“进”的动能进一步积累。空客二期、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英力士精细化工、中石化120万吨乙烯工程、诺和诺德扩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我们去年市场经营主体增长了7.9%。天津港集装箱的吞吐量去年达到了2218万标箱,今年一季度,天津港标箱数增长了7.2%。天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3.49%,天开高教科创园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三是“好”的预期进一步显现。一批央企和金融机构、领军民企及跨国公司纷纷到天津洽谈合作,夏季达沃斯、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一批重大会展和赛事精彩纷呈,海河边观靓景、东疆港看日出、五大道赏海棠、武清小镇购物游、西北角品美食等“津味”旅游带动城市活力魅力进一步释放。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下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奋力进取,不断展现天津的新作为。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聚焦同城化一体化,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深入推进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共建共享水平。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更加注重市场化配置引聚资源要素。发挥好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功能区作用,与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实现错位协同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提高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比重和产业配套效率。不断增强轨道上、航道上的京津冀服务效能,让人员往来更加便利、物流内外循环更加高效。

  二是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焕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着力培育城市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功能,依托科技资源和制造业的配套优势,聚力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深化天开园与首都各类创新资源的合作,加强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的培育和政策支持,推动域内外更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因地制宜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扬长避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有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和制度型开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以更好服务市场经营主体为导向,推出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以激活科技创新人员和科技创新企业活力为导向,出台天开园升级版政策。依托港口、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以及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优势,在科技金融、“保税+”、融资租赁、航运服务、会展服务、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加大制度型开放试点探索力度。

  四是聚焦保护利用,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市民需求,促进文旅融合,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让城市底色底蕴进一步焕发活力和魅力。

  五是聚焦安居乐业,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立足超大城市特点,加快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服务效率和本质安全水平。

  天津的发展离不开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诚恳地邀请大家多到天津走走看看,亲身感受海河儿女的乐观豁达,感受天津发展的蓬勃生机。

  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这些,我愿意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2024-04-03 10:29:48

陈文俊邀请记者提问 (栾海军 摄)

  陈文俊:

  谢谢张市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4-04-03 10:30:07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刘健 摄)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请问,天津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上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在推动京津“双城记”以及进一步拓展三地合作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2024-04-03 10:41:29

  张工: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走过10个年头。这十年来,天津始终围绕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办好协同融入的事,扎实办好自己发展的事,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

  从成效上来看,十年来,三地协同发展的共识在加深,这不仅体现在政府间,实际上市场层面、企业层面的共识也在不断深化。同时,京津同城化的效应也在不断显现,高速、高铁压缩了时空距离,人员往来的便利深刻带动了各方面合作。现在每天都有七、八万人乘坐京津城际高铁往来两地,天津居住北京工作、商务往来、周末休闲度假的群体都在不断增加,交流互动必将孕育着多层面合作新机遇。

  多层面务实合作成果不断积累,经济上,我们产业间的配套、物流间的合作、服务上的拓展、能源上的保障,这些方面市场化合作都在不断拓展,像中海油、中石化、中国电科、中国联通、国家能源集团等一批央企都在天津拓展布局;科技创新协同方面,天开园和中关村,北京、天津、河北之间的园区间、企业间、科技服务间的互动赋能都在不断增加,像中国医学科学院、360、联想、中关村硬创空间等,这些主体都在加大在天津的拓展合作布局;生态治理上,三地联防联建联治在标准、举措上不断加深协同;公共服务上,三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公共教育合作深化、社保卡“一卡通”等举措都极大的方便了三地群众,也助推了同城化效应。

  下一步,在拓展三地合作上,我们将在走深走实上下功夫,主动服务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城市群建设,深化三地间公共服务“软联通”的举措,强化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商旅、交通等领域合作,提出更多“同事同标”事项,让同城化效应更加便利地服务三地人员生产生活往来。

  二是在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融合发展上,更加重视和培育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市场化科技服务在成果转化上的独特作用,做好科技服务业的“大协同”。

  三是在主动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程中,更加注重市场化配置引育资源要素,政府的宏观规划引导已经十分明确、深入人心,下一步就是市场化资源的跟进要特别重视,特别是依托自身科教资源、滨海新区政策空间承载,以及天津自身公共服务、综合成本等优势,在市场化配置资源和利益共享机制、激励成果转化、搭建市场化产业配套平台上持续下功夫。

  四是发挥好天津港北方航运枢纽的作用,在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进程中,着力培育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拓展与区域内产业适配的国内外航线,优化智慧海关通关能力,用好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政策,加大制度型开放。

  十周年是个新起点,我们将在举措上更加务实精准,持续在机制上、平台上、路径上、共享上找抓手求突破,更好拓展服务区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谢谢。

  2024-04-03 10:41:3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刚刚听到张工市长在介绍的时候提到了“十项行动”,所以想请您展开介绍一下“十项行动”的做法和亮点,另外,我们今年将在哪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创新举措?谢谢。

  2024-04-03 10:44:29

  张工:

  谢谢您对“十项行动”的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让常务副市长刘桂平同志回答。

  2024-04-03 10:44:45

刘桂平(徐想 摄)

  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刘桂平:

  感谢您的提问。去年初,我们聚焦事关天津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在津沽大地上,务实地推出了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40多家央企的二三级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在津布局;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共同绘制了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津兴城际铁路去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现在从天津西站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只要40分钟就可以通达。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有效发挥,去年滨海新区GDP是4.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临港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支持,正式批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成为国家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集群。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成效十分明显,市委市政府从全局角度布局了天开高教科创园,到目前为止累计注册企业已经超过了1500家。现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是3.49%,这个数字在全国排在第三位。天津在去年“全球科研城市”排在第18位。港产城市融合发展相互赋能,港口支撑能力提升,适港产业发展加快,港口城市活力增强。刚才市长也给大家介绍了,天津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是2218万标箱,增长5.5%,这个数字在全球排在第8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我们布局的12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壮大,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是79.8%。中心城区更新提升有力有序,去年实施的14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91亿元。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虽然去年天津遭受了60多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但是我们的粮食产量仍连续8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2万家,新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30个。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PM2.5年均浓度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0%以上。高品质生活成色更足,城市调查失业率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是1.79:1,这个数字在全国是最小的,也就是说,现在天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全国是最小的,也为我们共同富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很好基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基层组织、工作、能力建设持续增强。

  说实在话,用很短的时间要把天津的“十项行动”数据和有关事例跟大家说得很全面,不容易,我只能这样简要地给大家作个介绍。如果大家希望更多了解我们“十项行动”所取得的成效,就像刚才市长说的,真诚地欢迎大家到天津走一走、看一看。下一步,我们将在五个方面推出创新举措,简要说是“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二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天开园开园接近1年时间,我们将推出天开高教科创园扶持政策2.0版,也会出台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是聚焦城市内涵式发展。分层分类实施闲置资产盘活计划,持续完善城市设施和服务功能。

  四是聚焦扩大内需。积极加大有效投资,有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五是聚焦改革开放。深化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在优势领域先行先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谢谢。

  2024-04-03 10:45:02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日报记者:

  近年来,天津一直不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绿色港口建设,特别是发布了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我想问一下近两年港产城融合工作成效以及未来的打算。谢谢。

  2024-04-03 10:56:41

  张工: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刘桂平同志继续回答。

  2024-04-03 10:56:56

  刘桂平:

  非常感谢您对天津的关注。大家知道,天津是一座依海而建、因港而兴的城市。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提速加力。我们启动运行了全国首个港口无人驾驶示范区,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拥有通往二连浩特、满洲里、霍尔果斯口岸的三条亚欧大陆桥;我们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经贸往来,集装箱航线145条,每月航班550多班。刚才已经介绍,去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2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5.58亿吨,这两个数字,位居全球第8位和第10位。我们积极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港是北京营商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更好服务北京,在京专门设立了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同时服务好雄安新区,在雄安综合保税区设立了服务中心。我们有44条海铁联运通道,覆盖京津冀及“三北”地区,去年运量达到122.7万标箱,这个数字排在全国第三位。

  适港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去年交付3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万标箱集装箱船;中石化南港120万吨乙烯项目达到了试生产条件;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投入试运营;去年国际邮轮母港接待进出境旅客8.5万人次,这个数字在全国排在第一位。

  港产城融合发展相互赋能态势加速形成。中远海运等航运龙头企业加快在津布局,去年与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预计下个月,还会再布局两条远洋航线。航运服务集聚区加速建设。去年新注册航运服务类企业超过千家,同比增长13.5%。去年举办了首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天津港的服务辐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个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将每年持续举办,今年计划7月举办。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具体有四方面考虑,即“四个提升”:一是提升港口支撑能力,加快发展“公、铁、海、空”多式联运,优化集疏运体系,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货物承载能力、货物集散能力。二是提升港口运营水平,推动智能化、绿色低碳化、货物高端特色化、服务增值化、管理高效化。三是提升适港产业发展质量,深度利用海洋资源,着力发展临港经济、海洋经济,形成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四是提升港城发展能级,推动城市规划、功能布局、环境营造、业态设计,形成港口城市风貌。谢谢!

  2024-04-03 10:57:13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今年2月,京津冀联合发布了三地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三地文化一脉同时又各有特色。比如,北京的古都文化,河北的燕赵文化。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天津文化的特点特色主要是什么?未来有哪些措施来进一步发挥天津特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谢谢。

  2024-04-03 10:58:14

  张工:

  谢谢您关注天津的文化,这个问题我们请市委宣传部长沈蕾同志回答。

  2024-04-03 10:58:23

沈蕾(徐想 摄)

  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沈蕾:

  谢谢您的提问。从文化的角度,您也提到京津冀,我理解,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和延续,京津冀三地一衣带水、文化同根同源,但每个地区又有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所以有各自的文化特色。

  对天津来说,天津有着万年人文史、千年文明史、六百年建城史,素有“近代百年看天津”之说,曾经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个“第一”,所以也被称为是“拱卫京畿的门户、河海漕运的枢纽、近代历史的缩影、文化交融的前沿、民族工业的摇篮、现代教育的先河”。河海相交、九河下梢的独特地理环境和近代以来的风云际会,共同赋予了天津“多元包容、融通和谐、开放创新”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这种特色和气质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的发展肌理之中,也渗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之中,造就了这座城市的颜值与性格、外在与内在。

  比如,天津的“城市风貌之特”,海河穿城而过,给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灵气。海河两岸的历史风貌建筑(也是我们俗称的“小洋楼”)鳞次栉比、风采各异,不仅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也在岁月流转中见证了众多历史名人的传奇故事,让天津这座城市拥有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特城市风貌。比如天津的“文化艺术之特”,天津文化名人名家辈出,是京剧和相声的大码头、北方曲艺之乡、评剧发祥地、中国话剧摇篮,天津观众热爱艺术、也懂得欣赏艺术,在天津,演员、观众与艺术之间相互成就,也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现象。再比如,天津的“人文性格之特”,天津人骨子里的乐观豁达、诙谐幽默、热情好客、急公好义,已经成为城市独特的人文风情,在天津,您可以随处领略到这座城市既大气又洋气、既古朴又现代、既厚重又浪漫的浓厚气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代表城市形象,也关乎城市发展,我们将更加用心用情守护好、发展好城市文化,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一是保护与传承。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建筑、非遗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二是转化与呈现。深入挖掘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三是品牌与标识。以天津元素为特色,做大做强天津文艺品牌、文学品牌、文旅品牌、文创品牌、老字号品牌。四是传播与交流。用好各类载体和资源,多维度多渠道讲好“天津故事”,在文化交流中绽放天津光彩。谢谢。

  2024-04-03 10:58:33

新华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

  新华社记者:

  刚才张工市长提到了天开园,我们也注意到,自去年5月,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想问的是,天开园的建设是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下一步,天开园又将在天津的科技创新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谢谢。

  2024-04-03 11:11:02

  张工:

  谢谢您对天开园的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天开园是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所名校名称组合命名,寓指“天工开物”,我们非常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开创更多的科技创新新生事物,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使城市和大学、创新和创业相互滋养、相互赋能。建设天开园是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同城化日趋明显、科技创新协同日趋紧密的现实需要,是培育好天津自身创新策源能力、激发自身科技创新资源活力、持续推动天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

  刚才桂平同志已经跟大家讲了,天开园自去年5月开园以来,目前已陆续注册1500多家科技型创新企业,引入了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机构225家,在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精密测量以及脑机工程等领域,初步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圈,在政策服务、科技服务、专业服务上下功夫,善建善营,不断推动天开园提质发展。

  我们将着力完善符合科创园区发展规律的政策支撑和市场化运营的服务机制,重点聚焦激发各类科技创新人员和各类科技创新机构的活力,出台天开园更有针对性的升级版支持政策,更好引育创新成果、引聚创新人才、吸引创投资本。

  我们将着力培育做强科技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氛围。这里面首先要培育好、发挥好海河产业基金、天大九安海棠基金、南开新开湖基金等基金群作用,大力引育技术和商业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知识服务等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业,助力成果转化。

  我们将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等配套服务和政策协同。人才驱动发展是我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面对毗邻北京科技资源丰富的现状,着力出台“海河英才”升级版政策,推进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建设,推出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为科技创新成果在天津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我们将着力推动天开园全面开放合作,加强与中关村及国内其他先进科创园区的合作,大力度探索与国际科技服务企业的合作。

  我们将统筹抓好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的规划实施。现在天开园整体规划面积是80平方公里,我们将有序强化核心区创新策源服务功能,以及拓展区的成果转化、基础配套功能,不断健全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

  天开园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科创园区,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关注这个园区的发展,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天开园一定会更加蓬勃发展,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谢谢。

  2024-04-03 11:11:11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天津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了不少措施,最近又在开展民营企业走访服务活动,请问天津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方面有哪些典型做法?下一步聚焦企业关切还有哪些举措?谢谢。

  2024-04-03 11:11:39

  张工: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请天津市发改委主任戴永康同志来回答。

  2024-04-03 11:11:53

戴永康(徐想 摄)

  天津市发改委主任 戴永康:

  感谢您对天津营商环境和天津民营经济的关注。正如您提到的,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做自己人,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特别是去年,我们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还举办了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围绕备受民营企业关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揽子支持举措。去年,我们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幅比上一年度提高了4.5个百分点,全年新登记民营经济主体30多万户,比上年增加了13.3%,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的99%。我们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也比较好,税收增长了26.1%。

  “自己人”,表达的是尊重和认同,更是我们的服务和守护。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企业关切,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在实施重大战略中,给民营企业更大的施展空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给民营企业更稳定的预期,在强化精准服务中,给民营企业更强的获得感,亮出支持“自己人”的鲜明态度,拿出服务的硬招,兑现许下的承诺,让企业得实惠、增底气。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支持要有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空间、创造更多机遇、搭建更广阔舞台,既支持大企业参与全市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也支持民营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为大企业、大项目成龙配套,让各类市场经营主体都能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产业集群打造、拓展海内外市场等各方面大显身手。

  二是办事要有速度。我们深知,企业搞经营,时间是有成本的。我们将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破除“准入难”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准营难”,推动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分类改革,大力推行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集成办,持续推进京津冀“一网通办”,尽全力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

  三是服务要有温度。我们将持续开展走访服务企业的各项活动,与民营企业勤接触、多交流,真正当好企业发展的护航人、广联资源的牵线人、保障服务的贴心人。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津商”精神,大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良好氛围。

  就介绍这么多,再次表示感谢。

  2024-04-03 11:12:11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光明日报记者:

  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空客二线、联想创新产业园已经在天津布局,智能科技、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也在加速发展。请问,天津在推动产业焕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2024-04-03 11:27:14

  戴永康:

  感谢您的关注。大家都知道,天津是我国近代工业重镇,中央也赋予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这既是对天津工业基础优势的看重和认可,也是我们推进产业焕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方向。

  天津在这方面有基础、有优势,制造业领域,我们拥有3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国家级单项冠军,还有25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还引育了清华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科产金”相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组建了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通过这个联盟,我们链接了高校院所100家、院士专家75位、领军企业家1700位,还汇集了工程师3.5万名,这些都为推进产业焕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也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四个方面工作,在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四个方面加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增强发展动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主导产业重点是迈向高端。围绕我们的传统主导产业,像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大力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和集群化发展水平。比如,我们在绿色石化这个重要产业链上,推进高端精细化工链式发展,加快120万吨乙烯、新和成、恒河等项目落地投产,打造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绿色石化产业聚集区。

  传统产业重点是提质升级。围绕冶金、轻工、中药等领域,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新兴产业重点是加速扩量。围绕算力、信创、集成电路等领域,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优势特色突出、集聚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比如,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的信创产业,提升“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为基础的“PK”体系,实施信创100个产品、100个场景的“双百工程”,打造天津信创先导力量和示范引领优势。

  未来产业重点是抢占先机。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加快布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更多新赛道。谢谢。

  2024-04-03 11:27:25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提问(刘健 摄)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过去一年,各地城市拼经济,打造文旅IP持续出圈,天津有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有网友表示,在天津“吃早点、听相声”已经成为旅游达人的标配。请问,天津在创新文旅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方面有何特点?下一步还有什么考虑?谢谢。

  2024-04-03 11:29:43

  张工:

  谢谢您,这个问题请沈蕾部长回答。

  2024-04-03 11:29:59

  沈蕾:

  感谢您对天津文旅的关注。我在网上也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到天津有很多可看可玩可感受的项目,除了您刚才提到的“吃早点、听相声”,还可以“坐马车、逛洋楼”,也可以“游海河、登盘山”,还可以“观日出、赏花海”,这些也是游客到天津的必玩项目。从自然资源来说,天津集山、海、河、湖、湿地、温泉等于一体,有秀美的盘山、灵动的海河、辽阔的渤海湾,也有候鸟眷恋的湿地,品类齐全。从人文资源来说,天津有千年古刹独乐寺,也有海上故宫之称的国家海洋博物馆,还有堪称活化石的北疆博物院。既有好玩有趣的民俗文化,还有像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这样传统的民间艺术。天津随处可以品尝美食和风味小吃,大街小巷充满着烟火气。如果周末到天津来一场City Walk,漫步海河两岸,或是徜徉历史街区,我相信您会有一种仿佛置身欧洲的穿越感。如果对中国近代历史感兴趣,天津一定是不二之选。如果此时此刻您想到天津,建议可以去五大道看海棠花,去小洋楼体验一场当下最时髦的沉浸式演出,也可以去蓟州登长城、赏梨花、住民宿,相信一定不虚此行。

  当前,文旅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文旅市场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我们要把握趋势,应对这样的变化。一是适应业态深度融合的趋势。旅游不仅是一个产业,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体,要推动商文旅、农文旅、体文旅等融合发展,还要促进文旅和科技深度融合,用数字化为文旅产业赋能。二是适应文旅供给从“迎合需求”到“创造需求”的转变,当前文旅市场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要加大能共情、可沉浸、有互动的文旅产品供给,发展都市型、年轻态、人文韵的城市旅游。三是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全面到来的特点。当前,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体验,发展文旅拼的不仅是文旅资源,更是整个城市资源。因此,我们要统筹抓好文旅产品供给、城市管理服务、宣传引导推广,“三驾马车”同向发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刚才张工市长已经向大家发出邀请,我们特别希望大家多到天津,体会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4-04-03 11:30:16

  陈文俊:

  时间关系,最后两个问题。

  2024-04-03 11:31:04

第一财经记者提问(刘健 摄)

  第一财经记者:

  天津自贸试验区即将迎来挂牌九周年,请问九年来天津自贸区取得了哪些突破和成果?接下来在进一步推进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强产业方面,还有哪些新的部署?谢谢。

  2024-04-03 11:32:00

  刘桂平: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关注。天津自贸试验区是我国第二批也是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九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设立自贸试验区的意图,建设制度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只育“苗圃”、不做“盆景”,始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持续推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有力地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有效推动了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目前为止,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实施了615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有42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比如,天津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平行进口车和保税维修等产业位居全国前列。我们的融资租赁,特别是飞机租赁业务在全球排在第二位;商业保理业务的保费额在全国占比30%。现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有各类经营主体8.8万户,年均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年均进出口额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全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0%的外贸进出口、40%的实际利用外资,切实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严格落实中央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进一步把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做好做实,进一步为国家试制度。主要有几方面考虑:

  一是高标准推动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聚焦贸易、投资、金融、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试点,努力构筑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创新探索,率先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结合应用场景,持续向全国输出天津经验。

  二是高能级引育优势产业。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发展“保税+”,依托港口、物流、产业优势,落实好“两头在外”的保税维修政策,开展汽车零部件保税再制造试点业务,持续深化“五大保税中心”建设;发展“金融+”,持续擦亮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自由贸易账户等金字招牌;有力推进“数字+”,推进数据跨境流动,持续做大跨境电商、网络货运等平台经济产业集群;继续发展好“贸易+”,持续做强汽车进出口、冷链物流、服务贸易等业态。

  三是高水平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进一步在制度创新上加大力度,进一步推动育“苗圃”工作,叠加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保税区等政策优势,围绕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对外开放平台能级、制度创新质效等,加快出台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医疗健康、金融开放等新一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落实。

  我们相信,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按照既定的目标,在新的历史阶段,通过自身探索,一定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天津的改革开放,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谢谢。

  2024-04-03 11:32:1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天津是一座有13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市民对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工作都非常关注。请问,天津在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有什么新的举措?谢谢。

  2024-04-03 11:47:44

  张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安居乐业是超大型城市建设发展的头等大事,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城市居民生活得更美好。我们将推动政策向民生领域聚焦,让服务向民生领域覆盖,让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下大力气抓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不断满足市民的新需求。

  在教育医疗方面,重点是促进均衡发展。在教育上,我们将深入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今年将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所,增加学位2万个。在医疗上,我们将推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加快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二期工程建设和环湖医院等改造工程,今年要建成市人民医院三期,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优质、高效、可负担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一老一小”方面,重点是强化服务保障。在“一老”上,我们将进一步培育“津牌养老”服务品牌,推进7类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继续办好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在“一小”上,持续实施儿童健康提升计划,加大对儿童近视、肥胖、心理健康等监测和预防力度,同时要加强学校的配餐管理,强化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

  在社会保障方面,重点是兜牢民生底线。在就业上,我们将挖掘拓展岗位资源,支持灵活就业,兜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医保上,今年将再提高门(急)诊报销最高支付限额1000元。在住房上,今年将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间),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000套(间),逐步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

  在城市更新方面,重点是提升功能品质。聚焦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和品质更新,围绕完善城市设施和服务功能,实施7个城市更新项目和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27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今年要新增各类充电桩1万台,方便电动新能源车用户的使用。今年要建成地铁11号线一期西段等3条轨道线路,加快推进津滨轻轨改造。围绕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深入落实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分年度分区域有序实施燃气、供热、供水等老旧管网改造,今年燃气管网改造623公里、供热管网改造150公里、供水管网改造30公里。同时要加强科技赋能推动城市运行智慧监管,不断提升城市的本质安全水平。

  总之,我们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天津年初确定的20项民心工程,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天津市民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谢谢大家!

  2024-04-03 11:48:03

  陈文俊:

  谢谢张市长和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2024-04-03 11:48:33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您感兴趣的内容
上一条:补贴政策激发消费热情 系列促销活动持续开展 | 津城汽车销售市场不断升温
下一条:天津实施“走出去”企业海外投资支持新政策

返回列表